光明日报记者张世英
1月13日,在首钢训练馆,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现任国家短道速滑队技术教练李岩正在跟随国家短道速滑队进行奥运会前的备战训练。“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的成绩。”李岩为自己和运动员欢呼。
不仅仅是李岩,哈尔滨体育学院作为一所冰雪特色鲜明的高校,在2018年入选了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冬训基地。学校先后选派教练、运动员、裁判员、科研人员等70余名师生,助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即将到来的比赛贡献“龙江力量”。
为国家荣誉全力拼搏
“注意线”和“不要放开你的手”.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现任国家轮椅冰壶队总教练岳正带领队员们备战。她专注地看着团队成员,大声提醒他们存在的问题。
2003年,18岁的岳和他的队友赢得了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进入国家队后,岳先后获得女子冰壶世锦赛冠军和温哥华冬奥会季军。
从运动员到教练,越来越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冰壶比赛中,轮椅运动员只靠自己的感觉投球,比赛中没有扫冰。在日常训练中,教练需要额外的关心和照顾。”大部分队员都是20出头,但是都很努力,很认真。这让她暗暗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领他们提高成绩。除了技术动作,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对比赛也有很大影响。在日常训练中,岳特别注意观察。哪怕是像队员皱眉这样的小细节,她也会关注,及时和队员沟通了解情况。
“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跑到北京”。训练馆墙上的横幅时刻提醒着队员们。2018年,在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岳带领这支队伍在决赛中以6:5险胜挪威,一举夺得轮椅冰壶金牌,实现了中国冬残奥会零金牌零奖牌的突破。赛后,岳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枚金牌的取得标志着冰壶运动在中国残疾人中的开始。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争取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转眼间,比赛临近了。3月5日,轮椅冰壶队将首次亮相北京。在每天八个小时的冰上训练后,当岳回到站里时,她的脚已经麻木了。利用泡脚的时间,她不得不认真研究队员们的比赛战术,偶尔抽时间练练字。“越是比赛前,越是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在球场上,岳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练,但在家里,她是一个缺席的母亲。2020年随队备战冬残奥会时,孩子才十个月大,还不会叫妈妈。“我两年才回去两次,加起来不到一周。我平时的训练时间和孩子的作息也是错开的。我只能通过手机监控小家伙的睡眠。”岳说,“虽然不能陪在身边,但我希望能给孩子做个榜样,让他看到妈妈是如何为国家荣誉努力的。”
在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风采
冬季两项结合了越野滑雪和射击,是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史明是本次赛事的比赛负责人,负责比赛场地的布置,场馆内各种设施的配置,以及所有裁判和工作人员岗位的调整和执行。
2006年,黑龙江省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史明第一次接触到这项活动,并喜欢上了它。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历练,他从一名普通的裁判成长为一名竞赛带头人,见证了这项赛事在中国的发展。
“这个项目在国内本来就很小,知道的人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比赛场地。2016年参加全运会裁判的时候,运动员只有60多人。2021年初参加全国锦标赛时,运动员人数已经达到190多人。”史明说,“不仅运动员,就连裁判也在改变。与以往裁判员单一的主要由退役运动员和退役教练员组成相比,越来越多具有专业学科和知识背景的公务员和教师正在加入冬季两项评审。”
作为竞赛负责人,史明天将参与2016年冬季两项的规划建设。“从一片草地到世界顶级球场的变化,让我深深感受到国家付出的巨大努力。大家都在暗暗较劲,一定要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好。现在,我们充满信心,期待站在赛场上向世界展示中国举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和风采。”史明告诉记者,在国内举办冬奥会,为冬季运动项目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各项冰雪运动中来。
据悉,哈尔滨体育学院将派出十余名优秀教师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裁判。
科研成果助力中国冰雪竞技人才培养
滑行、起飞、转弯、着陆.以前指导运动员进行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能训练,全靠教练的经验。现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李兴阳老师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北斗导航U型场地数字化场地分析系统,可以准确检测运动员的滑行轨迹,包括投篮角度、飞行高度、滑行速度等。这些数据对教练分析和纠正运动员错误的滑行路线和起跳角度有很大的帮助,相当于教练的“第三把交椅”。
作为中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能国家集训队的科研教练,李兴阳的自主科技成果为中国冰雪技能项目提供了科技支撑。“以前在极寒条件下,没有办法准确测量运动员空气置换轨迹的运动数据。在这方面,研究团队针对室内和室外的不同冰雪项目,开发了可穿戴设备,如腕表或贴片,收集运动员的现场运动数据,包括空间三维轨迹、运动速度、起跳速度、起跳角度等。并做了准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教练员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技能和训练效率及成绩。”李兴阳介绍道。
如今,科技与冬奥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进步带动了奥运场馆硬件设施和训练器材的改善,激发了运动员的潜能,提高了竞技能力。同时,冬奥会的举办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对此,李兴阳深有感触. "本届冬奥会,我国设立了冬奥科技专项,组织国内专家进行科学攻关,使冰雪项目有了强大而全面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运动员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四年来,李兴阳的科研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乐此不疲。“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科技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赢得更高的荣誉。”
经过四年在训练场上与运动员一起备战冬奥会,李兴阳找到了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竞技能力的关键点。“冰雪运动中解决技术问题最有效的学科是运动生物力学,它涉及到体育、力学、生物医学等学科。以后我会瞄准这个方向进行科研。”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李兴阳正在筹建由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工大航空航天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智能冰雪生物力学联合实验室”。“我希望在5到10年内,我们能产生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帮助国家培养一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