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礼教授演讲摄影:新华网夏添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很多人都知道我在创业。其实我每天想的都是可以从创业的角度去探索所谓的新时代管理模式。”12日,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立在新华网第二届商学院论坛上,以“开启商科教育聚力新时代”为主题,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与商科教育》的主题演讲,鼓励大家以企业家精神开展当下的工作。
商科教育在教什么?
张玉礼首先介绍了南开大学商科教育的发展历程。据介绍,南开于1929年开办商学院,设有商科、银行、会计、工商系统、经济五个系;1931年南开商学院要求所有系都要考语文、英语、商业史、经济地理等。第一年。从1948年到1949年,学校要求一年级和二年级选修物理、数学、化学或生物中的一门课程。但是这和通识教育有关系吗?“时代变了,但我们的课程不一定跟得上时代。”他说。
那么,管理学课程的定位是什么?
“管理就是要有目标,有计划,然后找手段。创业就是看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然后去发现,也就是‘有效论’。”张玉立说,我关注的是创业,但我思考的是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我们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工业社会行之有效的东西在信息社会仍然行之有效?
“南开没有创业学院。我不鼓励大家创业。希望大家都能以企业家精神开展现在的工作。”据他介绍,从2008年开始,南开创业研究中心团队在张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对《创业管理》教材进行修订。到2013年,基本形成了创业是一种机制的认识,即创业是在资源约束高、不确定性强的前提下,假设验证、试错、创新的快速作用机制。企业家精神必须是一种快速行动的机制。慢了就没机会了。不可能有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来指导,更多的是假设和验证。如果能够降低试错成本,不仅重要,而且有利于成功。
“试错转化应该是探索性的,创业的本质一定是创新。”提炼出这样一个机制后,他试着去思考如果放到战略和管理中可能会是什么。
“可能是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甚至是实践智慧,也可能是战略资源的来源。”张玉立说,核心能力从哪里来?创业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这个过程来源于创业。所以很多学创业的人都在其他领域。
创业中逻辑思维与经验思维
今天的市场营销,还是需要先做市场细分,找到目标市场,然后确定目标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创业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考虑别人不做的事,你可能找不到空间。通过观察创业者,我发现他们更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去做新的事情,去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但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说管理一定要强调目标导向,但创业更多的是低成本的试错。在质量上,我们强调事前和事后控制,但你说什么是事前和事后?”张玉立解释说,南开上周请了两位院士来研究大数据,其中一位院士比较了两种思维:逻辑思维和经验思维。
“我认为我们更多的是培养逻辑思维,”他说。逻辑对我们来说是知识或理论,或者是经过验证的因果关系。如果说实证思维很重要,那也要看我们怎么培养。创业机制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培养有价值的实证思维。
商科教育的创新未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张玉立认为,任何时候教育的核心都是理论,MBA学生在商学院还是应该以学习理论为主,这是商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区别。
在这个前提下,他觉得管理学的核心逻辑和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社会在转型,环境在变化,而商科教育却在经历着渐进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A是概念和思想,S是技能,K是知识。做,问,做。实证研究有助于丰富知识,但要注重研究问题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实证而实证。而理念的提升更依赖于深入的实践研究,尤其应该鼓励基于管理实践创新的理论创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