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江苏省体育专业统一考试开考。图为南京师范大学考点。考生参加200米短跑测试。视觉中国供图
说到又一年的高考,今年高考恰逢北京冬奥会之年。在北京冬奥会上,最受国人关注的两位中国选手——顾艾玲和苏也因为大学相关话题而备受关注。顾艾玲即将在斯坦福大学开始大学生涯;还在读高二的苏在问跳高冠军王宇“考清华难吗?”之后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回复“我在清华等你”。顾艾玲和苏除了是奥运冠军外,还被贴上了“学霸”的标签。他们正在重塑体育特长生对国人的印象,他们的形象符合我国对体育特长生培养要求的巨大变化。
在很多中国家长眼里,顾爱玲和苏注定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往往很难同时拥有学霸和体育特长生。但从未来来看,学习和训练必将成为大多数中国体育特长生的共同特征。原首都体育学院院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会长钟秉枢近日对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去年9月24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校招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发展趋势,即要求体育特长生具备学训并重的素质。
重武轻文是体育特长生的固化认知。
钟秉枢介绍,目前通过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主要有四种途径:
第一,优秀运动员的自由行走。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规定,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以及球类集体运动员、田径运动员、武英级武术运动员和其他项目国际运动员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今年有873人符合这一要求,免试考上大学。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今年,全国共有283所高校为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根据现行政策,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证书的考生可以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其中二级运动员参加国家文化课考试,也就是高考。考生文化课成绩达到当地最低分数线的65%即可录取。一级运动员参加学校组织的校考。所有的专业体育测试都是由学校进行的。被录取后,考生可以学习任何专业,但大多是文科专业。
第三,这是一个单一的运动动作。报考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不参加民族文化课考试,只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单独考试,文化课考试难度相应降低。在去年的单招体育院校中,运动训练专业院校99所,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院校54所。
四、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如体育、社会体育等专业,要求考生有一定的体育特长,但不一定要有运动员等级证书。考生参加全国文化课考试和体育测试,文化课录取分数线通常为当地录取线的60%。
在以上四类体育特长生中,第二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影响最大。总的来说,中国人提到的高校体育特长生
即使在校园里,普通学生对体育特长生的认知也往往和社会评价一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老师李江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了解体育生的渠道首先是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的成绩,也就是学校宣传层面的信息;其次,在公共基础课中,相互之间有一些交叉;终于看到训练现场了。但高水平运动队在室外训练时,普通学生经常能看到;如果是室内训练,一般学生很难看到。另外,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都是单独上专业课,他们训练比较多,而且喜欢‘圈子’里的同学在一起,所以比较闭环。所以大部分普通学生对体育特长生这一群体并不太了解。”
李江华说,体育特长的学生通常给人一种“重文轻武”的印象,这与中国重文轻武的传统有关。但是,如果你能摆脱偏见,更全面地了解体育特长生,李江华说,你会发现,大多数体育特长生都非常友善、积极、思维敏捷,敢爱敢恨,社交能力很强,非常善于交际。当然,他们倾向于学习专业课。如果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大学所学的“非体育”专业就业,在职场上的竞争劣势可能会很明显,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家长对体育特长生也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很多家长在谈到体育特长生时会自动加上“肯定学习”的评价,导致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和体育特长生对学生成长的价值。Xi安腾飞体育俱乐部是一家以培养体育特长生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创始人邵傅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据他观察,大部分家长还是在孩子学习成绩差,单纯依靠文化课成绩难以考上大学的情况下,才考虑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这也说明大部分家长认为体育特长等于学习差。虽然北京冬奥会让国人知道了顾爱玲和苏是奥运冠军,是学霸,是榜样,但认为体育特长生应该像顾爱玲和苏那样的,还是少数家长。邵在感到有些无奈的同时,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发展孩子的体育特长,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阻碍他们的成功。邵傅生遇到过一些家庭,他们的孩子有杰出的运动天赋,但他们的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孩子从事体育运动。顾爱玲和苏的成长说明,体育上的成功也是一种成功,体育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孩子会放弃学业,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此抱有偏见。
集训和双优将是中国体教融合的必由之路。
其实体育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身体特长,而是带给孩子全面的成长。勇气、努力、合作、自信等。通过体育锻炼出来的精神和品质,让体育特长生更容易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这也是欧美国家的知名企业倾向于青睐有校队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当然,国人对体育特长生的偏见确实与我国体育特长生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关,这也使得学训双优必然成为我国体育特长生相关政策改革的方向。
钟秉枢表示,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号,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标准将明显提高,包括对考生文化课和运动成绩的要求。比如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要求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原籍省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要求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原籍省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现在考生高考成绩只需达到当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65%)。比如你现在是二级运动员,可以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2024年开始,你必须是一级运动员才能申请。另外,考生入学后,不能再选择任何专业,只有达到一定分数要求才能选择体育以外的专业,否则只能选择体育专业。当他们毕业时,体育特长生的学业水平将与普通学生相同,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将被抽样。同时,对高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果高校没有体育专业,可能就不能再举办高水平运动队了。
钟秉枢认为,“通过这样的改革,为高校培养学训俱佳的高水平运动员奠定基础。此外,这项改革还应在体育与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审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也应纳入学校体系。他们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又是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运动员,为奥运会、世界大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和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这一改革无疑将对我国体育特长生培养和招生政策产生深远影响。钟秉枢还提出了一些思考,包括逐步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如何提高学生高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比重,降低高考一次性考试的比重;如何促进学校体育更加勤快、规律;如何让家庭、学校、社会合作?
在看来,顾艾玲和苏的出现,纠正了部分国人对体育特长生刻板、传统的印象。中国肯定会有更多的“顾爱玲父母”,会有更多由他们的家人培养出来的精英运动员。但是,制度才是真正改变体育特长生整体形象的唯一途径。
李江华认为,将于2024年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迫使体育特长生努力学习,迫使高中重视学业,迫使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大学,那么所有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努力就白费了。李江华认为,如果这项改革顺利进行,那么高校体育特长生将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体教融合、文武双全的人才典范,人们对体育特长生的固有印象和态度将彻底改变。本报北京6月6日电
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慈欣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