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纳入人才补贴政策范围?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福建省厦门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地对此做出回应。如青岛回应称“各市实施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所不同,国家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石家庄表示:“人才引进和补贴政策是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需求制定的。它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和一定的特殊性。”
近年来,顺应研究生招生改革趋势,高校扩大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量。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只是学习方式不同,但是按照同样的质量标准培养,学位证书统一管理。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同等效力。然而,在就业市场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经常遇到不平等待遇,一些用人单位直接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资格审查过程之外。为此,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为两类研究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
随着文件的发布和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认识的加深,各地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录、招聘、落户等方面的限制已经明确。但从网友反映来看,一些不平等待遇依然存在,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享受地方人才补贴政策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从回应来看,各地都在强调人才补贴政策的“特殊性”,而“国家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但是,这些解释虽然是客观现实,却容易给人学术歧视的感觉。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创历史新高。随着疫情的反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能够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公平就业环境尤为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这也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写“就业歧视”。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增加了学历歧视。这次修改显然是针对学历歧视、院校歧视等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学习风格不同,后者并不逊色。区域发展实际需求的差异并不是将其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的理由。
最近很多地方都加大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各种优惠政策令人羡慕。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过去倾向于大城市工作的名牌大学博士的县城“下沉”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有些招聘一开始就排斥非“双顶”高校毕业生,或者在实际筛选过程中“系统性地淘汰”非名校生,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这种引进的倾向,不免让人担心会进一步加剧“唯学历”、“唯名校”的现象。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遭遇,以及一些地方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引进中的学历歧视现象,既根源于对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偏见,也与一些地方狭隘的人才观有关,把引进高学历、有声望的毕业生当作政绩。这种片面强调研究生学校和学历层次的选拔和就业导向,损害了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利,偏离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杨三喜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