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部门和专业壁垒,建立以项目为主体的攻关团队,深化与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企业合作,2020年申请国内发明专利644项,授权超过70%
记者 符慧 闫坪卉 梁晓云 实习记者 封雪寒9月27日,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并进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这是北化院深化科改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将推进深层次管理变革和经营责任重塑,充分释放创新潜能。
当前,全球迈入大科学时代,科研活动依赖多学科、多团队合作,同时科研、生产、市场化转化一体化明显,对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新要求。2020年6月,北化院被选为中国石化科改示范行动首批试点单位,在完善管理体系、市场化选人用人、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其他研究院改革积累经验。
围绕集团公司党组“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部署要求,北化院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一年间,直面问题、自我革新,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健全董事会及相关组织机构,打破专业界限、部门界限、企业界限,厚植合成材料研发孵化的沃土,蹚出一条新路子。
北化院打破部门和专业壁垒,建立以项目为主体的攻关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和新领域项目培育中,跨部门跨领域组建攻关团队,公开选拔项目带头人。带头人可以自主选聘团队成员,并且拥有对财物、技术路线的决策权。
为激发科研人员参与联合攻关的热情,北化院出台激励约束制度,逐步消除项目自留地、科研个体户现象。“以前只要申请到项目,项目负责人就有津贴,但是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不够。现在我们将项目负责人津贴改为项目津贴,实施以项目为主体的项目长制。项目长可以将津贴按照贡献值分配,跨部门联合攻关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北化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吴长江介绍。目前,该院已成立7个攻关团队,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气体液体分离膜、高端医用包装材料等紧急攻关任务中取得成果。
从院内到院外,篱笆一层层拆除,联合创新平台一个个搭建,合作越来越顺畅。近期,北化院“对一种特定结构化合物的解析与合成项目”揭榜挂帅,收到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12个团队的申请,最终南开大学和北化院医卫材料所两个团队揭榜成功,同步开发。“研发进度很快,超出原先的设想。”北化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北化院发挥合成材料研发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与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产学研用销一体化不断推进。
1月,北化院成立医卫材料研究所,联合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如威高集团、驼人集团等,实施产销研用一体化攻关,目前在部分试剂、超滤膜包等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4月,中国石化把握大势、抢占先机,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绿色化工联合研究院,合作覆盖多个学科领域,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当前,北化院与清华大学合作承担6个课题。
6月,北化院与其他单位联合承担的“绿色环保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重大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鉴定。该项目联合高校、生产企业及下游用户等24家单位,推进全产业链联合攻关,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形成22项主要技术成果,其中3项达到世界领先,13项达到世界先进。项目不仅出成果,也出人才。“这让科研人员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去思考,去锚定研究方向,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且重大项目开发历练对人才今后的成长是一笔财富。”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北化院原副院长、该项目负责人梁爱民说。
与项目研发同等重要的是利用创新平台让科研人员成长起来,使科研人员成长与项目研发相互促进。该院强化“门径”管理,将部分项目“拒之门外”,让科研人员为精品项目集中精力。2021年北化院拟定的课题近500项,存在项目多、方向广,但精品项目少的问题。一个项目负责人手里可能同时有好几个项目,精力分散。北化院加强项目管理,对上报集团公司的156个项目打分排序,筛减到92个。“我们导向很明确,如果是精品项目,人才一下子就成长起来了。做一些没必要的项目,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没有帮助。”北化院副院长郭子芳说,他们将人财物资源向关键项目倾斜,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舞台更宽广,项目更聚焦,科研人员得以在实干实践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激活一池春水。2020年,北化院申请国内发明专利644项,授权超过70%;申请涉外发明专利122项,授权101项。“现在大家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氛围越来越好,很多人都觉得要干的事太多了,时间太少了。”该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