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知识,其中也会对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官网(华南理工大学教务网站)进行解释,如果碰巧正解决了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不多说各位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南都新闻记者何蓓、通讯员张宁宁、陆庆雷,“现阶段一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1月3日,信息技术辅助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和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年度学术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此次会议由广东省本科院校网络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会议以“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各大高校信息化教学和智慧课堂建设经验交流,推动“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重构与创新。来自全省近80所高校的350多名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网络和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教育部《关于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司李成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关注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意义重大。当前,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只有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们才能自由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他强调,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各大高校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共同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一流课程和智能教学环境的建设路径。
会议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在专题报告中,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春辉作了题为“以学生为中心,混合教学改革与推广”的主旨报告。他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介绍了南方医科大学开展混合教学的探索,包括开展混合教学的初衷、学校规划、发展方式、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项聪作了题为《大众创业创新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整体思维、探索实践、实效性特点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三创”人才培养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华南理工大学在新工科交叉学科教育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上午的会议上,清华大学程建刚教授分享了他在高职院校多模式混合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混合教学能力促进日常教学应用、B-Learning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和实践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开展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具体发展方法,指出跨学科教育是一种整合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课程组织,以及培育创新创造的强大环境。未来,重点大学应积极顺应跨学科教育时代的需要,积极开展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设立跨学科专业,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展stem教育活动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跨学科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建设一流课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姜伯杰教授以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教育能力竞赛为例,分享了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环境建设、,在三大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倡导高职教育回归课堂教学,大力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华工:共84个智能教室,90个自建在线开放课程
开幕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智能教学环境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情况。特别是近年来,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通过深度整合的课程体系,培养“三创”领军人才,全面构建面向未来、引领未来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高校要把德育育人的实效性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使课程更好、教师更强、学生更忙、管理更严、实效更高,利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优势,构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自2015年起,学校开始建设MOOC,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和质量监控团队,确保MOOC的建设、使用、学习和管理。目前,有90门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和近50门在线MOOC,共116轮课程,共计48万名课程考生;学校开设近100轮spoc+翻转课堂,共有近4万人次选课;该校第三学期有23门虚拟课程,43个班级,近6000名学生。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真正实现“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学习”的学习环境,重塑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有效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着力打造多元联动、智慧融合的智慧学习环境。在巫山校区和国际校区建设了84间智慧教室,与校园文化走廊和教师休息室相连。它将教育目标和理念落实到教学服务实践中,落实到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中,通过教学环境的重建推动课堂革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sbrx/1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