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北宋的宰相赵普曾留下了一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北宋名臣赵普
t传说赵普被宋太祖赵匡胤提拔为宰相后,时常觉得政务繁重,自己精力不济、能力不足,每天上朝后,十次有八次是苦着脸回家。回家之后他就立即把家里人都打发走,自己一个人钻进书房,偷偷拿出一个小匣子,从里面掏出件儿东西仔细观看,等第二天早上再上朝就神清气爽了,头一天攒下的所有疑难都有了答案。
t他儿子自然对这事儿很好奇,但赵普偷偷摸摸的,匣子里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物件儿,从来不给别人看。直到赵普死了以后,他儿子迫不及待的打开那个神秘的匣子,才发现里面就是一本《论语》,翻的次数太多,已经破破烂烂的了,脱页严重,一本书也就剩下了半部。
t南宋的时候有个叫林駧的人,编了一本叫《古今源流至论》的书,其中一篇讲到开国名臣赵普,之所以能够算无遗策,辅佐君王成就大业,一生所学全在一本《论语》里。
t后来又有一个叫罗大经的,在此基础上发挥了一下,在他撰写的《鹤林玉露》中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t这段故事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宋太祖晚年曾将赵普贬职,到了宋太宗的时候,赵普再度出任宰相,有人讥笑赵普没什么学问,一辈子能读通的经典也就是《论语》,而《论语》是儒学初学者的入门级读物。宋太宗问赵普对于世人评价有什么想法,赵普回答说:“我一生所学确实都在这本《论语》里,当年用从此得来的一本学问就辅助太祖平定了天下,如今打算用剩下的一半来辅佐陛下致天下太平。”
t说实在的,后世儒生用赵普这位北宋名臣来给儒学脸上贴金实在有点儿不要脸。赵普是从军队里的后勤文吏起家的,他家从他往上数三代都是地方的中下级官吏,人家的家学渊源是掌管钱谷数目、熟悉人事调动的实用性学问,压根儿就不是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儒业。
t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因为赵普在儒家经典上下的功夫不足而告诫他要多读书,这是因为赵匡胤要提拔赵普当宰相,用他来顶替掉后周时期遗留下来的那批旧人。而一国宰相不仅要有实干的才能,还要成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哪怕赵普没那个闲工夫去钻研四书五经,也不能不拿本儿书装装样子,在天下士人面前刷刷好感度。
t“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说的豪气、傲气,但天下事何其复杂,岂是凭半部《论语》就治理得了的?牛皮吹的越大就越容易被戳破,后世人有很多看不惯的,特意编了个谬读《论语》的笑话来讥讽那些拿“半部《论语》治天下”说事儿的儒生:
t话说有这么一个富家子,脑子不太灵光,却偏偏还是个官迷,自己花钱买了个县官,临赴任之前,家里人担心呀,都知道他缺心眼儿,怕他说错话、办错事儿。他是毫不在意、信心满满,从怀里掏出一本《论语》来,“古人说‘半部《论语》能治天下’,我这有一整本的《论语》,治理一个小县城还成问题吗?”
t到任头一天,一大早就碰上个案子,新县官升堂,一问什么情况,原来是个偷鸡贼,县官一听,好,先关起来,晚上处决。
t师爷一听急了,偷只鸡罪不至死啊,县官把《论语》掏出来了,“看,书上写着呢‘朝闻盗,夕可死矣’,意思就是说,早上听说有人偷东西,晚上就可以让他去死了。”师爷一看,那上面写的是“朝闻道,夕可死矣”,县官认错了一个字,小偷可冤死了。
t第二天升堂,又带上来一个偷东西的,这回是偷了庙里的铜钟,这属于大型盗窃案了,起码判个十年八年的。县官一听情况,“哦,放了吧”。师爷问:“这又是根据什么判的呀?”县官又把《论语》掏出来了,“看这写着呢,‘夫子之盗钟,恕而已矣’,意思就是,孔夫子告诉我们,对偷钟的人,我们要宽恕他。”师爷仔细一瞅,敢情那上面写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t接下来衙役们又押上来一个相貌凶恶的彪形大汉。师爷赶紧给介绍:“这是个江洋大盗,十恶不赦的凶徒啊。”怕县官又把人给放了,师爷还特意加了一句,“这个强盗的爹就是个强盗,三年前死了,这家伙不知悔改,接他爹的班继续当强盗。”
t县官一听,马上从桌案后面转出来,来到强盗面前深施了一礼。师爷和衙役们都蒙了,这又是闹哪一出呀?县官又把《论语》掏出来指给大伙儿看,“看见没有,圣人有云:‘三年无改父之盗(道),可谓孝矣’,你们这班狗才,竟然误抓了当今大孝子,赶紧把人给放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77069.html
- 上一篇:袁世凯:治世能臣,乱世贼子
- 下一篇:【健康科普】如何搭配自己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