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6月6日电(记者马晓澄、徐弘毅)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专家建议,确保对儿童近视早发现早干预,提升家长和学生近视防控意识,制定近视诊断和防控标准。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各地加强爱眼日活动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新华社发(罗慧 摄)
近视低龄化问题不容小觑
在广州读小学三年级的阿健今年9岁,但他已经近视3年了。阿健的母亲吴女士说,“儿子6岁的时候,去医院查一下视力,结果发现他已经是100多度的真性近视。”去年孩子的视力持续下降,近视度数从100多升到200多,吴女士意识到问题严峻,开始带孩子到医院治疗,但孩子的近视度数仍在升高。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专科教授杨晓说,近10年来,患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比较快,比如原来有的孩子到7岁才出现近视,而现在不少孩子5岁甚至更早就得了近视。她说,从整体来看,不但青少年近视率增高,而且全人群的近视率都提高了。
近些年,我国多部门采取措施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蔓延势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较大的反弹压力。
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7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为50.2%。这意味着2020年比2019年有所反弹,上升了2.5个百分点。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专科教授曾骏文认为,近视低龄化可能带来许多危害,包括增加患眼底疾病的可能性,“例如,高度近视是致盲的重要原因,而轻度近视人数增多,高度近视增多的风险也大。”
“守护视力”面临多个难点
温州医科大学角膜接触镜专科主任姜珺表示,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跟学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下户外运动变少,网课时间增多等因素,使得青少年近视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吴女士说,去年广州一度因为疫情不能上学,儿子在家每天至少要上三四个小时的网课。“那段时间,儿子的近视度数一下子加深了100度。”她说,现在儿子仍然一周要上2次校外机构的数学和英语网课,每次2小时。为了保护儿子视力,她只能尽量保证孩子一周有10个小时的户外运动量。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普遍上网课,眼科专家纷纷表示担忧。曾骏文说,儿童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更高的近视发生率,而长时间居家也减少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这都不利于视力健康。
此外,课业压力仍然较大。杨晓说,“双减”如果落实执行到位,学生花在功课上的时间变少,用于户外运动的时间增多,这对视力健康是有帮助的。然而,相关政策执行起来仍有实际困难。有些家长认为运动与学习是矛盾的,运动影响学习;有些学校的场地有限,也会制约孩子户外运动。“一边是考试成绩、升学率,一边是青少年近视率,学校和家庭都有难处。只有解决实际操作困难,优化户外活动条件,学校和家庭才可以更安心地执行到位。”杨晓说。
受访专家提示,近视具有遗传的易感性,这已经被多项研究所证实。父母患有近视的,孩子患近视的风险相应增大。
“患有近视的父母也可能与他们自身行为习惯有关,比如更加爱好阅读而非户外活动,孩子受此影响也更多在室内活动,患近视的环境风险也会加大。”杨晓说,我国近视人口众多,若不及时有效干预,下一代人的近视发生率仍不乐观。
遏制近视需“政、校、家、医”多管齐下
受访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遏制我国近视低龄化的趋势,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
曾骏文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到学校开展近视筛查,确保对学生近视早发现、早干预。
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但多名医生表示,不少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缺乏,甚至听信一些非正规机构的偏方,反而错失孩子治疗时机。姜珺表示,家长有必要为学生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监控近视的发展速度。家长也应征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多名医生表示,从实践中发现,不同医疗机构对儿童近视的处理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目前中山眼科中心正在联合其他医院共同制定近视诊断和防控标准,并加大对多种近视干预手段效果的跟踪验证,为近视防控提供更加扎实的证据参考。建议发挥行业组织等力量,形成专家共识,为不同医疗机构提供更科学的应对指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7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