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认为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的论者,提出的另一个根据是他那一长段关于“天与之,人与之”的议论。孟子在回答万章的问话时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得到天下并不是尧给他的,而是“天与之”。而“天与之”的表现是“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更具体的说,“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所以说,舜得天下是“天与之,人与之”。(《孟子·万章上》)
徐复观评论孟子的这番话说:“因为孟子坚持政治应以人民为出发点,为归结点,所以他明白确定政权的转移应由人民来决定。他提出‘天与’的观念来否定统治者把政权当作私产来处理的权利,而他之所谓‘天与’实际便是民与。”(徐复观: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与法治问题,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版,第112页)
同样的观点认为:“孟子把‘‘天意’与‘民意’看做是同一的。……由此,孟子甚至把一个国家政权的正当性诉诸‘民心’、‘民意’了。”(冯达文 郭齐勇主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
有论者认为,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将这一权力上交于天。但‘天’的概念在这里只是一个空框子,天意实际上只是民意的表现,人民的意志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向世陵:重民扬善,心仪自由——孟子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类似的观点还有:“孟子重点强调的还是‘人与之’。这里的‘人’显然不是指尧,而是指人民。‘人与之’其实也即人民授权。而所谓‘天与之’,其实也是通过‘人与之’来体现的。……‘民意’其实就是‘天意’,在孟子看来,只有获得“民意”认可的人,才可以掌握天下政权,因为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这个观念与民主政治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完全是兼容的。”(徐克谦:论儒学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这些评论的主要之点是,孟子主张的政权交接,天与,实际上是民与;天是空的、虚的,民与才是实的,所以可以说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
我想说的是,第一,孟子说:“天与之,人与之”,并没有说“民与之”,一个是人,一个是民,有根本的区别。他说到“百姓安之”,“民受之”,但没有说“民与之”,这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的“人”,不仅指一部分“民”,而且有诸侯、卿大夫。
孟子说,舜辅佐尧二十八年,这不是某个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三年之丧完毕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能继承天下,就逃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时,不是到尧的儿子那里,而是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人,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却到舜这里来。那些歌手们也不歌颂尧的儿子,而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
这里体现了“天意”的人,是诸侯、打官司的、歌手们,他们不属于庶人、野人一类,应该是“国人”以上的,一等国民再加上贵族。可以说,舜由于得到天下中上层人士的拥戴,所以得了天下。这也可以说是“人与之”,却不能说是“民与之”,这里孟子的用语还是很有分寸的。
至于舜在主事时,“百姓安之”,这就是“民受之”,须得注意“百姓”一词的用法。在春秋初期以前,贵族称为百姓,贱族称为民,两者区别甚严。到后来,随着社会变化,两者的界限混淆起来,两词开始通用。(参看梁启超:梁启超学术论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8-49页)
孟子这里是通用,这里的“民”显然不是专指社会较低层的民众,而是泛指社会上一般的人,既有贵族,也有平民,意思是社会公众在舜的治理过程中接受了他。
第二点,我并不认为孟子所说的天是空的,或者完全等同于国人的认可。这里的天是有特定内涵的,它的一个基本意思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势。到禹的时候,天下没有传给贤人,而是传给了儿子。有人说这是因为道德衰微了。孟子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孟子·万章上》)
是传给贤人,还是传给儿子,这都是天在作主。他拿禹和益作为例子来说明。舜推荐禹给天,十七年后舜去世,服完三年之丧后,禹为了让舜的儿子继承天下逃到阳城。但天下的百姓却跟随着禹,就像尧死后不跟从尧的儿子而跟随舜一样。
禹将益推荐给天,七年后禹去世,服完三年之丧后,益为了让禹的儿子继承天下逃到箕山之北,而那些朝见天子的人、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里,而来到禹的儿子启这里。他们说:“他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呀。”歌手也不歌颂益而歌颂启,说道:“他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孟子分析说:尧的儿子丹朱不好,舜的儿子也不好,而且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的年岁很多,让百姓得到恩泽的时间很长,就有第一种结果。禹的儿子启很贤明,能很好地继承禹的传统,而益辅佐禹的年岁较少,让百姓得到恩泽的时间较短。所以有第二种结果。舜、禹、益之间相距时间的长短,尧、舜、禹的儿子是好还是坏,这都是天定的,不是人力能够做到的。显然,孟子这里说的天或天意,就是指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势,而不是什么民意。
他还举了孔子等人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想法。“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孟子·万章上》)一个普通人要得到天下,必须在德行上像舜禹一样,而且要有天子的推荐;而孔子虽然在德行上可比舜禹,但没有天子推荐,就不能得到天下。可见,在孟子看来,对于没有血统继承关系的普通人来说,天子推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际上这人是天子指定的继承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天子。
还有另一种情况。孟子说:“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孟子·万章上》)对于世袭的继承人,除非他像桀纣一样暴虐,天是不会将他废掉的;所以益、伊尹、周公这样的人尽管在德行上可比舜禹,但因为与其同时的世袭继承人没有坏到桀纣的地步,他们便得不到天下。可见,在孟子看来,天子也并非应该唯贤是举。由血缘关系维系的世袭制,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随便废除。这里又有什么民主、民权思想可言呢?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思想研究》(黄忠晶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
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国人皆曰”辨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6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