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渊流,由来已久,发祥至今,其所涉之体裁蔚为大观,虽然仅作古体诗和近体诗之辩,但古体又有如四言古诗、乐府歌行、五七言古体;近体又分作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排律、律绝等等。又因其体裁形制不同,讲究的章法布局又不一而足。本文便只从近体诗入手,谈谈如何写好律诗和绝句。
(还需提一点:格律上的东西,本文就不谈了,只谈谈如何创作)
七律
七律是诸多诗体中,最为讲究的一个体制,然则八句共五十六字,字数不多,但是内部结构却变化繁芜。以至于很多人写了一辈子律却也不敢说自己就会写七律了。
t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句式的结构
律诗四平八稳的结构,使得框架严明,倘若在每一联上的句法结构又相同,便极为难看、呆滞。而七律较之于五律,因为字数的增加,节拍的增加,进而句法的变化则更为多变。
- 章法的结构
一共四句,一般讲律诗都是说每一句便是对应的“起承转合”。这对于初学而言是大体不差的,但要写好,便需要掌握轻、重之辨,明、暗之辨甚至远近、大小之辨。最初级的状态就是选择恰合主题的联想意象来突出主题,之后便是如何处理这些意象来显得情节更加丰满。
- 涵养
律诗讲究工稳,而所谓的工稳便是在于典故、对仗的工巧。什么时候该用典,用的自然还是生硬;怎么对仗显得工稳不纤细----这些就是涵养。所以初学学唐是很难学的好的,除去杜甫有所示诗之法门,而后宋、清两代,才能算可学之诗。
五律
在近体之中,五律是最为靠近古体诗的体裁了。俗话讲七言如珠,五言如玉,意思就是说七言节奏快而多变,五言节奏就相对雍容一些。所以对于五言的要求就是要“古拙”、“自然”,尤为忌讳七言中出现的讨巧的才子气,同时所谓的“古拙”、“自然”并不是记流水账一般的不加修饰,而是精练到一定程度上的古拙。举个例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个“撼”字稳重而有力,如果改成“动”便不够精练,改成“飐”又过于轻佻。
简而言之,五律比之于七律,更讲究气质和语感,所以更难入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七绝
绝句一体,最为风流。也是最难入门的一体,多是一瞬间的情感变化、灵光乍现,又或者是一个片段的剪影。所以绝句极须有张力,绝不可像杜甫那些把绝句写成掐头去尾的律诗。
写绝句没有固定的写法,可以开篇用力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以结篇用力: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以转承用力,如“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等等。。。。唯一不可以的便是一贯到底的写法。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五绝
相思(王维)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五绝成形更早于七绝,所以五绝基本上可以看成古体诗了。五绝比之于五律则更要自然,比之七绝,则更加质古。盖因为它的自由度,反而更加难以把握,更需要功力。用武学招数来看,近体诗如落英神剑掌一样招式繁多,施展起来招式华丽无端;五绝就像九阴真经一样,一招一式都需要极深的内功修为来催动,如果从招数入手,像周芷若一般寻求速成之法,不免碰上行家便一触即溃了。
简而言之,旧体诗之作法入门,很大程度的难点来自于古今文法的表意习惯。如果这关过去了,便是一马平川。诸如前文提到的章法结构、文笔风格么.....诸位朋友如果有眼明之士,其实一眼便能看出来--------这不就是初中作文老师教的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5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