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应讲求实效
王营
本来,集体备课是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今的集体备课许多学校却走了形、变了样,同学科教师在新单元或新章节教学之前,集合到一块,由备课组长作出分工,然后教师分头上网下载教案,教学前将复印好的教案文本分发到每一位教师。课堂上,教师除了自己分担的内容较为熟悉外,其它内容由于事先没有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导致课堂教学磕磕碰碰、一塌糊涂。
此种集体备课方式应当马上叫停!试想,网上的教案难道都是优秀的?即使这些教案是优秀的,也未必适合每一个教师的口味,或者退一步说,若是这些优秀教案真的能够“放之四海而皆能用”,全国何不发行一本《优秀教案集》,让所有教师都拿来享用,何必再让老师费心费脑上网查找,浪费钱财复印?
集体备课是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教学新知识之前开展集体备课,能够促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并且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弥补教师个体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集体备课的正确流程应该是:先由同学科教师各自独立研究将要教学的所有内容,然后集体研讨,分别说出自己对每课时内容的理解和处理建议,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最后每位教师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独特理解,设计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案付诸实施。这一流程可以表述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形成教案。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特说:“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就是他的思想,因此说,教师的尊严在于有思想,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备课不是复制别人的思想,更不是照搬别人的成果,备课的过程是教师个体进行独立性、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教学能力各异,课堂上所面临的学生不尽相同,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把握角度不一,所以同一教学内容,一百个教师就会有一百种处理方法,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能用”的教案。
美国教学专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就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途径,一是营造优质教学环境,二是教师之间营造学习共同体,从他人那里反观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可以广泛地占有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案例,但教学毕竟是教师个人的事情,需要教师自己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来的曲儿唱不得,集体备课中照搬照抄式的“拿来主义”、一劳永逸的做法,只能带来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5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