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金晶
最近,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来了这么两个孩子,一个高三,一个初三。原本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积极肯学的好孩子,离升学就差临门一脚,却突然提出不想去学校。
连着一星期不是头痛就是胃疼高考临近他却想尽理由退学
小郑(化名)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平时安安静静的,话也不多。
上个月,他突然向妈妈提出,不想再读书了,就想打工赚钱。原本以为小郑只是学习上压力太大,过一两天自己会慢慢调整好心态,可是没想到,连着一星期,头痛、胃痛、拉肚子,各种理由都用上了,他硬是待在家里,没踏进过学校一步。
暴脾气的小郑爸爸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小郑依然无动于衷,甚至开始拒绝跟父母交流。每天待在房间里自顾自地打游戏直到凌晨两三点,等到他起床,已经是第二天中午。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小郑硬生生地跟父母错开了作息。
这眼看就要高考了,不上学怎么能行?多方打听下,小郑的妈妈带着他从外地赶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
“我们感觉他以前还是很想要学好的,这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变成这样子。”对着当天坐诊的主任医师方妍彤,小郑的妈妈皱着眉头,开始说起儿子以前的事。
初中阶段,小郑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并不是他不爱学习,相反,小郑的态度很端正,听讲也十分认真,无奈成绩总是上不去。这些情况,老师和父母都看在眼里,基本没有因为分数苛责过他。但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小郑最终进了一所职高就读。
“他说学校氛围差,没有人的心思在学习上,根本学不到知识,所以跟我们说想转学。”妈妈说,听到孩子想要学习,她跟老公自然是支持的。于是,托这个、托那个,找了不少关系,费了很大的心思,终于在高二上半学期让小郑转学进了一所当地的普通高中。
刚开始,小郑特别开心,每天早早出门去学校,可后来,渐渐变成了懒散的状态,每天回到家也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过,由于还是照常上学,小郑的父母并没有多想,直到儿子提出要退学的那一天。
“我跟小郑单独聊的时候,他告诉我到了新的高中之后,跟不上学习进度,明明已经很认真听讲了,可对老师教的东西还是一知半解。再加上中途转学,同学之间融入进去很困难,总觉得同学不待见他。”方医生说,好在小郑在别的班级认识了一个跟他情况比较像的同学,两个人的关系迅速拉近,每天都玩在一起。就这样,好兄弟成了每天支撑小郑去学校的唯一动力。
临近高考,经过几次摸底考,看着几乎垫底的成绩,对学习越发没有信心的小郑和兄弟达成共识,决定一起退学去事先了解过的工厂打工。
不出意外,这样的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小郑发脾气、大吵大闹,到最后觉得再怎么样也说不通,他便开始不跟父母说话,每天就专注于一件事——打游戏。
小郑告诉方医生,不久前,他的好兄弟已经办了退学手续。明明说过一起打工的,现在只有自己还被家里管着,小郑觉得很愧疚,对不起兄弟,跟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不愿意去学校却又想去培训班补习
初三女生自我加压每晚睡不好想吃安眠药
上个星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心理学博士骆宏碰上了一个正在杭州某公办学校读初三的女孩小瑞(化名)。
两个月前,小瑞跟妈妈说自己每天晚上睡不着,想要吃点安眠药。因为休息不好,心情变得十分烦躁、焦虑,总觉得看什么都不顺眼,好像老师和同学都针对她。加上新一次模拟考下来,自觉成绩并不好,小瑞便开始不愿意去学校。
“我问小瑞在年级里排名怎么样,她回答在200名左右,但是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应该进前100才对。”骆宏博士说,小瑞告诉他,不想去学校只是想调整一段时间,因为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太吃力。
至于调整过程中打算做什么,小瑞则表示想去一对一的培训班专门补习比较弱的科目,加把劲赶上去。
“觉得学习吃力想调整,又想在调整过程中努力补习弱项,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有些矛盾呢?而且和学校的进度脱节,万一回去之后更加跟不上怎么办?”面对骆宏的问题,小瑞低下了头没有回答。
厌学问题中情绪性障碍的孩子占一半
焦虑来自于期望和现实的差距
骆宏博士说,像小郑和小瑞这样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能碰到不少。
他介绍,厌学问题主要有三类:行为障碍(如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神经发育性障碍(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孤独症)和情绪性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除了少数的行为障碍和神经性发育障碍外,情绪性障碍比例最高。而造成情绪性障碍的原因基本来自学业、人际、恋爱三方面,这些原因之中,学业上的问题占了大头。
“其实孩子感到焦虑,是因为期望目标和现实目标存在差距。”骆宏表示,很多时候,压力不来自于客观,而来自于主观期许。小郑和小瑞,不是不想学,而是太想学好,给了自己太大压力。
大考当前父母对孩子更多要做的是
陪伴、倾听和鼓励
骆宏强调,大考前,不少家长的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孩子,为了安慰孩子,不少家长会说出“没关系,爸爸妈妈不在乎你考多少,只要你健健康康,开心快乐就好”之类的话。
“我想对家长说,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情境下说出来,可能就有问题。因为高考的压力,不是高考前才有,可能已经伴随了孩子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到最后关头,你跟孩子说成绩不重要,背后的潜台词,一个可能是会让孩子觉得爸妈也很紧张了,才会说出和以往不同的话;第二个,孩子也会变得更加紧张,会觉得爸妈是不是不看好我,怕给我压力,干脆不给我提要求。”
骆宏说,很多时候,家长看似安慰孩子的表述,不恰当的话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临考前,父母该做的,应该是陪伴、倾听和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5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