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一个雨夜开始,阿和找来菜头替自己出气。本想吓唬吓唬对方,没想到菜头竟然砍断了对方一只手。两人犯了刑事案件,进入了少年辅育院。
妈妈给爸爸打电话,要他出席阿和的听证会。爸爸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并直言要把他关到老关到死,整个人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而另一边,爸爸会亲自到学校,给成绩优异的大儿子阿豪送学费。还把自己最珍爱的笔记本送给他,要他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就连自己的学员,问自己有几个儿子的时候,爸爸都说只有一个,那就是阿豪。
都是亲生的儿子,但爸爸只喜欢,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儿子!
面对爸爸的偏爱,小儿子越发的叛逆,越发的冷漠,对哥哥也极度的厌恶。那大儿子呢,也并没在爸爸的偏爱中,健健康康的成长。在一个寂静的深夜,大儿子从楼顶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而绚丽的生命。
阿豪死了,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没有了,整个家庭也分离崩析了!
阿豪得到了爸爸全部的关注,为什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阿豪的“精神边界”遭到破坏
阿豪临死前,发给同学的简讯里说:
去动物园玩的时候,动物害怕被太阳晒,会选择去阴影里躲避一会。我身边的人,包括不学无术的弟弟,生命里都有阴影。
而我的生命里,二十四小时阳光普照。
这段话是隐喻,“二十四小时阳光普照”,象征着阿豪的完美性格。“太阳底下的阴影”,则是内心里的需求,是他的个性。
阿豪长相帅气、温暖阳光、学习成绩优秀、听话懂事,他是所有人眼中“优秀”的代名词!更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在他的生命中,不被允许有瑕疵,必须360度无棱角的展现自己的优秀!
然而,真实的他,并不是这样子的。
他渴望,像动物一样,被太阳照射的时候,找一片阴影;像弟弟一样,哪怕被父母讨厌,也要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情;在他不那么优秀的时候,父母不会失望!
所以,阿豪从小到大,都没有真实的存在过!
爸爸越是偏爱,他越不能让爸爸失望, 越要维持“优秀”的形象!尤其是,弟弟表现很差劲的时候,他更要充当家里的唯一的希望,来维持家庭的平衡。
在爸爸“偏爱”的控制下,他一直活在与“自我定义”背道而驰的生活里,模糊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外部精神世界”的分界线 (精神边界)!
一个“精神边界”长期被侵犯的孩子,如同墨水滴进水里,淹没在父母和众人的评价中,丧失真正的自我。孩子没有自我,就会产生失控行为,很容易有被压垮或者被抛弃的感觉。
就像这部电影里,阿豪突然离世一样,并不是毫无征兆!弟弟阿和被关进辅育院就是导火线,面对糟糕的弟弟,他知道父母又会把更多的期待寄托在自己身上,他真的已经承受不起,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逆向创建人格,加剧了阿豪的悲剧
在《不要被爱控制》这本书里,作者说:“如果一个成就很高的哲学家,从小被人们说,只会像他父亲一样做个农民。那么他就会压制自己的思维,停止人格对生命的探究,最终放弃自己的本性、潜质和爱好,成为头脑简单的人!”
这就是逆向创建人格的方式。
影片里的阿豪,是一个只会把温暖给别人,而忘了给自己的人。就连临死前,都会把房间里的衣服整理好,手机里的通讯录删掉。不麻烦人的这种态度,让人特别心疼。
阿豪这种完美的性格,就是根据别人的评价以及外部信息,逆向建立的自我。当身边的人,都在夸奖阿豪懂事的时候,他就按照别人的评价来表现自己,做一个让老师、让父母都喜欢的孩子。
逆向创建出的人格,自己的感觉、知觉和直觉,都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孩子要承受不能把握自我的痛苦。为了继续让别人肯定自己,就像演戏一样的活着,所有人的期待、评价、认可都成了控制自己的筹码。
阿豪就是不想再被控制,只好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阳光普照》:摆脱以“爱”为名义的控制,才能重拾人生主动权
影片里的爸爸偏爱阿豪,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爱吗?
并不是!确切的说,应该是阿豪用“完美的表现”换来的,阿豪给爸爸带来了极强的荣誉感和存在感,爸爸愿意倾注更多的心血在他身上。
如果阿豪跟弟弟一样,打架斗殴、学习成绩很差,爸爸也不会偏爱于他。爸爸只是用“爱”的名义,控制了他。让他只在乎父母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
阿豪想要摆脱父亲的控制,重拾人生的主动权,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认识内心世界的真实性
电影开始的时候,爸爸去给阿豪送学费,并特地送给他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他不是很开心,但也坦然接受了。
这是整部电影里,阿豪为数不多的情绪波动,其余的时间,都是在替别人解决困难。妈妈有事不能带弟媳产检,他自动请缨帮妈妈解决问题。小玉想看阿和,他请假陪她去!
他似乎是一个只为别人付出,不想得到回报的人。但事实上,他渴望需求并满足,希望父母能够接受他的不完美,希望父母不要再把家庭的期望和重担都放在他的身上。
然而,他终究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只能一遍遍的跟自己的同学,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阳光下有阴影的故事。
他没有认识到内心世界的真实性,也没有把生活建立在真实的世界上。他害怕一旦说出自己的需求,父母会失望,自己的形象也会遭到破坏。可事实上,告诉了父母,也未必会出现他想象的问题!
2、警惕别人对“精神边界”的侵犯
孩子的精神边界,如果被恶意侵犯的话,他的自我认知就会在别人的评价中增强。时间久了,就逐渐的放弃了自我。在《不要用爱控制我》这本书里,作者说,放弃自我之后就会产生人格分裂。
警惕别人对精神边界的侵犯,就是能随时随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立场、能清晰地认识自己。不再根据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不再对别人的关注产生负罪感,更不要觉得父母的爱是负担。
当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时,别人就不会侵犯到自己的心理边界,就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
3、在真实中建立父子关系
真实的关系必须要源于关系的双方都能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断发现内在的心理真相。
影片里的父亲,喜欢阿豪,是因为他的成绩带给自己成就感,是自己的未来和希望。他完全以自我需求为出发点,对孩子的爱产生了条件。
而阿豪呢,明知道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但陷入了被控制的幻想中无法自拔,这就是父子关系中的矛盾制高点。
如果父亲,没有因为阿豪成绩优秀而偏爱于他,对阿和也能一视同仁,阿豪就不会用力的扮演一个“听话懂事”的形象,也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悲剧了。
不管孩子优秀与否,“偏爱”是最不当的教育方式。不管是对偏爱的孩子,还是对那个被忽视的孩子,他们都不能健康的成长。《阳光普照》这部电影,父亲在失去大儿子后,也开始反思自己,并跟小儿子和解。虽然结局,并不是很完美,但呈现出的教育意义,还是能引人深思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专升本要什么条件_专升本要几年_成人高考专升本_山东专升本信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dzsb8.cn/baike/54507.html